善医青年话清廉⑩|玉壶冰心映清辉——唐诗清廉文化之韵
发布时间:2024-07-31 12:37浏览次数:3927次字体大小: 小中大
在璀璨的唐诗星河中,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犹如一颗温润的珍珠,闪烁着清廉之光的余韵:“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江宁(今江苏南京)之际,以“冰心”寓内心之纯净,“玉壶”喻品性之高洁,二者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清廉自守的画卷。
自古以来,“冰心”与“玉壶”便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高洁品格的常用意象。早在六朝时期,诗人鲍照在《代白头吟》中有“清如玉壶冰”一语,以“玉壶冰”来比喻高洁品格和为官清廉。这冰心和玉壶结合起来,都展示出了表里如一、一尘不染的意象。冰壶,因其冰清玉洁常被唐人比喻为官廉洁。唐玄宗开元年间宰相姚崇所写《冰壶诫》就说:“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冰壶诫》通篇讲了为官要冰清玉洁,告诫官员要修身养德,持廉守节。
王维少时应试,以“清如玉壶冰”为题,赋诗言志,展现了青年才俊对清廉美德的向往与追求。其笔下玉壶之冰,不仅映照出内心的光明磊落,更映射出对公正无私政治理想的执着。卢纶亦有佳作,以“清如玉壶冰”为题,颂扬清官如冰壶般清澈透明、公正严明的为政之道。
跨越千年,这份对清廉的颂扬与追求,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身上得到了传承与发扬。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从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清贫》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崇高境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镜,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与清廉形象,让清廉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绚丽绽放。
作者介绍
朱乐青
门诊党支部纪检兼宣传委员会
眼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