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别把孤独症当内向!家长必知的早期预警信号

发布时间:2025-04-02 14:48浏览次数:207次字体大小:
分享到: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随着信息传播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孤独症相关问题。这让不少家长产生担忧:自家那个内向的孩子,会不会也是孤独症呢?

 

IMG_256

 

今天和大家先浅浅地聊聊这个孤独症

 

内向和孤独症?

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备受推崇的文化中,性格外向,自信明媚,更利于社交。但是内向只是一个性格,他不是软弱,只要给予内向的人适当的尊重和鼓励,他们将发挥无限潜力。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他们仿佛来自遥远的星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起病于3岁前。孤独症诊断常常存在漏诊和误诊现象,孩子未能尽早确诊,延误了最佳康复治疗时机。

IMG_257

孤独症主要表现

不看/少看:回避目光接触,尤其是对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不应/少应:对于父母或他人的呼喊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
不指/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不语/少语:不会主动使用语言,也不会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如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电风扇、转动的轮子看。

两者主要的区别:

①内向的人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比较孤僻,喜欢一个人呆着,也不和家人亲近,对家长没有黏性。

②内向的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好奇心,而孤独症儿童漠不关心。

③孤独症的孩子一般没有眼神对视,不看家长的眼睛,目光接触是异常的,很多时候喊他的名字他都没有反应,而性格内向的孩子眼神对视和正常的孩子是一样的。

④孤独症孩子有时候情绪反应会比较过激,性格内向的孩子则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2025-03-30 08:14:56.585000

儿童出现以下现象,家长要提高警惕是否为孤独症

年龄

预警现象

年龄

预警现象

3月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微笑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

俯卧时不会抬头

2岁

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

不会按吩咐做简单事情

不会用勺吃饭

不会扶栏上楼梯

6月

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不会伸手抓物

不能扶坐

2岁半

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兴趣单一、刻板

不会示意大小便

不会跑

8月

听到声音无应答

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双手间不会传递玩具

不会独坐

3岁

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不会玩“拿棍当马骑”等假想游戏

不会模仿画圆

不会双脚跳

12月

呼唤名字无反应

不会模仿“再见”或“欢迎”动作

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

不会扶物站立

4岁

不会说带形容词的句子

不能按要求等待或轮流

不会独立穿衣

不会单脚站立

1岁半

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

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与人无目光交流

不会独走

5岁

不能简单叙说事情经过

不知道自己的性别

不会用筷子吃饭

不会单脚跳

6岁

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不会玩角色扮演的集体游戏

不会画方形

 

如何治疗?

孤独症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小羽初诊时表现出典型自闭症症状:明显情绪障碍、无语言能力、指令敏感性差以及刻板行为。我们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进行干预,运用正性强化、负性强化、区分强化、分化训练、泛化训练、惩罚等技术矫正异常行为,促进能力发展。经过治疗,小羽的情绪问题得到改善,已能进行单字交流,刻板行为频率明显减少。

/Users/mac/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hotoeditapp/20250325180856/temp.pngtemp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用于共患病治疗。由于自闭症患儿存在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及情绪行为异常,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综合运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等手段。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闭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2025-03-30 08:13:56.850000

专家介绍

IMG_256

廖庆红

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康复医学科顾问,擅长各种神经障碍的诊治,在儿童发育迟缓、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孤独症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理论基础。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预约电话:0573-84039588

供稿 施怡文 

审核  支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