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太瘦和虚胖都容易生病!BMI在这个范围更长寿

发布时间:2025-03-28 16:27浏览次数:130次字体大小:
分享到:

我们常说“一胖百病生”,虽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但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确实不少。


肥胖的危害方方面面

呼吸系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增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

消化系统: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石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肝和反流性食管炎;

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等;

产科和围产期:妊娠相关的高血压,巨大儿和难产;

代谢性疾病:2 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

生殖系统: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男性性腺功能低下;

此外肿瘤的发病率升高,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其它一些肿瘤的发病率也会增加,如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前列腺癌,乳腺癌,肾癌等。

是否肥胖,一测便知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突出营养问题之一。

目前常用的、简单的判断健康体重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BMI(kg/m2)=体重(kg)÷身高(m)2。

按照中国的标准,如果 BMI 在 18.5 ~ 23.9 之间为正常;24.0 ~ 27.9 之间为超重,大于 28.0 的则为肥胖。

对于BMI异常的人,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同时,通过运动、合理饮食等方式将自己的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注意不是越瘦越好

体重并不是越瘦越好,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刻意吃素并减少食量,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容易加剧营养不良。

老年病中,就有一种以“瘦”为主要特点的疾病,称为肌少症,主要表现为肌肉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

每日限制能量摄入,达到并维持负平衡状态。根据能量需要量,建议每日减少 500~1000 千卡或减少 30%总能量摄入,同时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均衡摄入(供能占比分别为 50%~60%、20%~30%、15%~20%)。

 1、少肌症的危害:

①活动能力下降:肌肉少了,身体没劲、站立困难、步伐缓慢、容易跌倒。

②加重骨骼疾病:肌肉减少和退化,会加重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

③诱发多种代谢综合征:肌肉衰减会影响到血糖调控能力、血脂代谢能力等, 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④情绪障碍:肌肉功能的退化,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容易使老年人心理状态失常,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问题。

  2、突然变瘦要查原因

对于原本体重稳定的老年人,在没有营养摄入不足或增加体力消耗的情况下,体重突然下降或渐进性下降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查明原因,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合理体重,怎么保持?

对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来说,BMI控制在20千克/平方米至26.9千克/平方米范围内都是正常的。过高或过低都要警惕。

整体来说,胖或瘦并不是重点,均衡营养和合理锻炼才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两大基石。

  1.营养搭配非常重要

老年人对营养的需求更应重视,除了少盐少油低糖外,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多补充3类营养食物。

  •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红肉、乳类和大豆制品,因为优质蛋白,对维持肌肉合成十分重要;

  • 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

  • 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海产品,如深海鱼和海藻等,因为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2.每周2~3次抗阻训练

抗阻运动可让衰弱的老人保留更多肌肉。老人可在家中举矿泉水瓶训练,每10次为一组,至少做3组,注意循序渐进。

不经常锻炼的老人,在身体能耐受的情况下,每天做些快走、慢跑、太极拳或广场舞等能坚持又有一定社交属性的活动。运动量以有点累、出点汗为宜,每次20~30分钟。抗阻训练应和户外活动结合起来,每天户外活动至少半小时。

注意,老人家在锻炼中一定要注意平衡,循序训练,量力而行,以免造成运动损伤,最好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体重对于健康评价有很大参考意义。不要觉得“体重不重要,只要各项指标都正常就没问题”,这其实是自身健康的不重视。

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味追求老来瘦,也不要太多肉,健健康康,生活质量才有保障,才能长寿。

     医生会诊中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体重多学科管理门诊的开诊时间为:门诊内科每周一、周二7:45~11:30,市民可在线上预约或拨打0573-84039588预约。体检者检后体重管理门诊时间每周一14:00~16:00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门诊)。

参考资料

[1]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文稿 颜莉莉

审核 何 纯